1.3.3 服务现代化

服务现代化是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服务的效能提升、质量提高、风险降低和成本优化,也包括基于信息环境下的服务创新。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服务模式变革,正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模式、消费体验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现代化服务业主要包括四大类:①基础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②生产和市场服务(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③个人消费服务(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④公共服务(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

1.融合形态

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为例。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和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催生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主要表现出结合型融合、绑定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

  • (1)结合型融合。结合型融合是指在制造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服务投入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如在产品的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员工培训、管理咨询和销售服务的投入日益增加;同时,在服务业最终产品的提供过程中,中间投入品中制造业产品投入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如在移动通信、互联网、金融等服务提供过程中无不依赖于大量的制造业"硬件"投入。这些作为中间投入的制造业或制造业产品,往往不出现在最终的服务或产品中,而是在服务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与之结合为一体。发展迅猛的生产性服务业,正是服务业与制造业结合型融合的产物,服务作为一种软性生产资料正越来越多地进入生产领域,促使制造业生产过程的"软化",并对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
  • (2)绑定型融合。绑定型融合是指越来越多的制造业实体产品必须与相应的服务产品绑定在一起使用,才能使消费者获得完整的功能体验。消费者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不仅仅是有形产品,而是从产品的购买、使用、维修、报废、回收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证,产品的内涵已经从单一的实体扩展到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很多制造业的产品就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如通信产品与家电等;部分制造业企业还将技术服务等与产品一同出售,如电脑与操作系统软件等。在绑定型融合过程中,服务正在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指引着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方向,如对拍照、发电邮、听音乐等服务的需求,推动了手机由单一功能向功能更丰富的多媒体方向升级。
  • (3)延伸型融合。延伸型融合是指以体育文化产业、娱乐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引导周边衍生产品的生产需求,从而带动相关制造产业的共同发展。电影、动漫、体育赛事等能够带来大量的衍生品消费,包括服装、食品、玩具、装饰品、音像制品、工艺纪念品等实体产品,这些产品在文化、体育和娱乐产业周围构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在为服务业供应商带来丰厚利润的同时,也给相关制造产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从而把服务业同制造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连带产业共同向前发展。

    2.消费互联网

    消费互联网对消费影响最明显的特点是,从商品消费逐渐向服务型消费转变,无论是经济增长还是消费升级,服务贸易的比重会越来越大,数字和服务对未来经济和生活的影响作用也会越来越突出。它是以个人为用户,以日常生活为应用场景的应用形式,满足消费者在互联网中的消费需求而生的互联网类型。消费互联网以消费者为服务中心,针对个人用户提升消费过程的体验,在人们的阅读、出行、娱乐和生活等诸多方面进行改善,让生活变得更方便、更快捷。消费互联网的本质是个人虚拟化和增强个人生活消费体验。 消费互联网依托于强大的信息与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多样化的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行业出现规模化发展态势并形成各自的生态圈,奠定了稳定的行业发展格局。消费互联网具有的属性包括:
  • · 媒体属性。消费互联网是由自媒体、社会媒体以及资讯为主的门户网站。
  • · 产业属性。消费互联网是由在线旅行和为消费者提供生活服务的电子商务等其他组成。 这些属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改善消费体验等。 近年来,我国以网络购物、移动支付、线上线下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迅速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传统接触式线下消费受到影响,新型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 社交网络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化信息的传播效率。社交网络中每个用户实际上是一个点,一个网络上有无数的点;点与点之间相连成线,线与线之间相连成网。社交网络本身具有发散性,发散性是指信息的扩散速度。伴随社交网络出现的社交圈,并不仅仅只是发散性,还体现出一定的聚集性。社交圈会因特定的因素而聚集,从而带来了新型网络经济,如网络商城、快递、餐饮外卖、网红带货等,成就了社交网络的消费互联网的核心地位。 消费互联网不仅仅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推动了社会生活的深层变革,也就是"无身份社会"的建立。互联网环境下的"无身份社会"不仅使社会活动更加快捷,还提高了经济效能,相关参与者可以不用消耗时间、精力来完成共同参与者的"身份认定",这是因为互联网搭建了更高层级的信任校验模式,其通过数据记录、存储、整合与共享等方面的能力,实现了社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的复杂校验和过程可回溯,正是这种天然模式,进一步强化了"无身份社会"的发展进程。 数字技术在消费领域的场景应用得到了多元拓展。新冠疫情后,消费者日益习惯在数字空间进行消费、娱乐和社交,为不断拓展多元、新型的数字消费场景奠定了基础。因此,消费互联网经济未来仍有广阔前景,消费领域平台组织可以充分挖掘经济与社会潜力,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并为消费者实现数字化生活方式提供高效连接,创造和普及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行为和新需求。同时,加快发展线下向"上"融合和线上向"下"拓展的双向消费形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