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 确认范围的关键内容

1.确认范围的步骤

确认范围应该贯穿项目的始终。如果是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认,则还要考虑如何通过项目协调来降低项目范围改变的频率,以保证项目范围的改变是有效率和适时的。确认范围的一般步骤如下。

  • (1)确定需要进行范围确认的时间。
  • (2)识别范围确认需要哪些投入。
  • (3)确定范围正式被接受的标准和要素。
  • (4)确定范围确认会议的组织步骤。
  • (5)组织范围确认会议。 通常情况下,在确认范围前,项目团队需要先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例如,在确认软件项目的范围之前,需要进行系统测试等工作,以确保确认工作的顺利完成。 确认范围过程与控制质量过程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验收,而后者关注可交付成果的正确性及是否满足质量要求。控制质量过程通常先于确认范围过程,但二者也可同时进行。

    2.确认范围时需要检查的问题

    项目干系人进行范围确认时,一般需要检查以下6个方面的问题。
  • (1)可交付成果是否是确定的、可确认的?
  • (2)每个可交付成果是否有明确的里程碑?里程碑是否有明确的、可辨别的事件?例如,客户的书面认可等。
  • (3)是否有明确的质量标准?可交付成果的交付不但要有明确的标准标志,而且要有是否按照要求完成的标准,可交付成果和其标准之间是否有明确联系?
  • (4)审核和承诺是否有清晰的表达?项目发起人必须正式同意项目的边界,项目完成的产品或者服务,以及项目相关的可交付成果。项目团队必须清楚地了解可交付成果是什么。所有的这些表达必须清晰,并取得一致意见。
  • (5)项目范围是否覆盖了需要完成的产品或服务的所有活动,有没有遗漏或错误?
  • (6)项目范围的风险是否太高?管理层是否能够降低风险发生时对项目的影响?

    3.干系人关注点的不同

    确认范围主要是项目干系人(例如,客户、发起人等)对项目的范围进行确认和接受的工作,每个人对项目范围所关注的方面是不同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 (1)管理层主要关注项目范围:是指范围对项目的进度、资金和资源的影响,这些因素是否超过了组织承受范围,是否在投入产出上具有合理性。在确认范围工作进行之后,管理层可能会取消该项目,这可能是因为项目范围太大,造成对时间、资金和资源的占有远远大于管理层的预计或者组织的承受能力。更多的情况是要求项目团队压缩范围以满足进度、资金和资源的限制。
  • (2)客户主要关注产品范围:关心项目的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完成产品或服务。有些项目的产品经理就是客户,这种情况下,可减少项目团队对产品理解的失误的可能性,降低项目的风险。在项目中,客户往往有在当前版本中加入所有功能和特征的意愿,这对于项目来说是一种潜在的风险,会给组织和客户带来危害和损失。
  • (3)项目管理人员主要关注项目制约因素:关心项目可交付成果是否足够和必须完成,时间、资金和资源是否足够,以及主要的潜在风险和预备解决的方法。
  • (4)项目团队成员主要关注项目范围中自己参与的元素和负责的元素:通过定义范围中的时间检查自己的工作时间是否足够,自己在项目范围中是否有多项工作,而这些工作是否有冲突的地方。如果项目团队成员估计某些可交付成果无法在确定的时间完成,需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