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数据容灾

数据备份是数据容灾的基础。传统的数据备份主要采用磁带进行冷备份,备份磁带一般存放在机房中进行统一管理,一旦整个机房出现灾难,如火灾、盗窃和地震等时,这些备份磁带也随之毁灭,起不到任何容灾作用。 因此,真正的数据容灾就是要避免传统冷备份的先天不足,它在灾难发生时能全面、及时地恢复整个系统。容灾按其灾难恢复能力的高低可分为多个等级,例如,国际标准SHARE 78定义的容灾系统有7个等级,从最简单的仅在本地进行磁带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恢复时间也可以从几天到小时级到分钟级、秒级或零数据丢失等。从技术上看,衡量容灾系统有两个主要指标,即RPO(Recovery Point Object,恢复点目标)和RTO(Recovery Time Object,恢复时间目标),其中RPO代表了当灾难发生时允许丢失的数据量,而RTO则代表了系统恢复的时间。 数据容灾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远程镜像技术和快照技术。

  • (1)远程镜像技术。远程镜像技术是在主数据中心和备份中心之间进行数据备份时用到的远程复制技术。镜像是在两个或多个磁盘子系统上产生同一个数据镜像视图的数据存储过程,一个称为主镜像;另一个称为从镜像。按主从镜像所处的位置分为本地镜像和远程镜像。本地镜像的主从镜像处于同一个RAID中,而远程镜像的主从镜像通常分布在城域网或广域网中。由于远程镜像在远程维护数据的镜像,因此在灾难发生时,存储在异地的数据不会受到影响。
  • (2)快照技术。所谓快照,就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的复制,该复制是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复制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的作用有两个:①能够进行在线数据恢复,可以将数据恢复成快照产生时间点时的状态;②为用户提供另外一个数据访问通道,比如在原数据在线运行时,利用快照数据进行其他系统的测试、应用开发验证、数据分析、数据模型训练等。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