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1 基本概念

1.项目变更的含义

项目变更是指在信息系统项目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项目环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对项目的功能、性能、架构、技术指标、集成方法和项目进度等方面做出的改变。项目管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的目标通过规范的计划过程,转化为基准共识之后以指导项目执行,同时作为项目有效监控、收尾的依据。变更管理,即是为使项目基准与项目实际执行情况相一致,应对项目变化的一套管理方法。其可能的结果是拒绝变化,或是调整项目基准。变更管理的实质是根据项目推进过程中越来越丰富的项目认知,不断调整项目努力方向和资源配置,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需求,提升项目价值。

2.变更产生的原因

由于项目具有逐渐完善的基本特性,这意味着早期的共识会随着项目的进行,对项目有不断深入的理解,作业过程与预先的计划发生变化是必然的。如果持续按照项目早期的定义开展,很难保质保量地交付项目,因而变更控制必不可少。变更可能是对交付物的需求发生的变化,也可能是项目范围或是项目的资源、进度等执行过程发生的变化。变更的常见原因包括:

  • · 产品范围(成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
  • · 项目范围(工作)定义的过失或者疏忽;·增值变更;
  • · 应对风险的紧急计划或回避计划;
  • · 项目执行过程与基准要求不一致带来的被动调整;
  • · 外部事件等。

    3.变更分类

    变更分类的方式有很多,需要根据具体项目的类型和组织对项目管理的模式与方法等确定,如弱电工程、应用开发、集成、IT咨询、IT运维和信息系统开发等。项目业务形态各异,组织管理成熟度亦有差距,每种业务内容的变更分类方法尚无法统一,组织可在各项目中细化分类,并对不同内容的变更区别情况提出不同的控制方法,通过不同的变更处理流程进行管理。通常来说,根据变更性质可分为重大变更、重要变更和一般变更,可通过不同审批权限来控制;根据变更的迫切性可分为紧急变更、非紧急变更;还有根据行业特征进行的变更,如弱电工程行业的常见分类方法为产品(工作)范围变更、环境变更、设计变更、实施变更和技术标准变更。

    4.变更管理原则

    变更管理的原则是项目基准化、变更管理过程规范化。变更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基准管理、变更控制流程化、明确组织分工、与干系人充分沟通、变更的及时性、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等。
  • (1)基准管理:基准是变更的依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基准计划确定并经过评审后(通常用户应参与部分评审工作),建立初始基准。此后每次变更通过评审后,都应重新确定基准。
  • (2)变更控制流程化:建立或选用符合项目需要的变更管理流程,所有变更都必须遵循这个控制流程进行控制。流程化的作用在于将变更的原因、专业能力、资源运用方案、决策权、干系人的共识、信息流转等元素有效综合起来,按科学的顺序进行。
  • (3)明确组织分工:至少应明确变更相关工作的评估、评审、执行的职能。
  • (4)与干系人充分沟通:须征求项目重要干系人的意见,获得对项目变更的支持。
  • (5)变更的及时性:变更宜早不宜晚,只做必须要变更的。越在项目早期,项目变更的代价越小,随着项目的开展,项目变更的代价就会越来越大。由于变更可能带来连锁反应,所以可做可不做的,尽量不做。
  • (6)评估变更的可能影响:变更的来源是多样的,既需要完成对客户可视的成果、交付期等变更操作,还需要完成对客户不可视的项目内部工作的变更,如实施方的人员分工、管理工作、资源配置等。
  • (7)妥善保存变更产生的相关文档:确保其完整、及时、准确、清晰,适当时可以引入配置管理工具。

    5.变更管理与相关活动的关系

    1)变更管理与项目整合管理的关系 变更管理是项目整合管理的一部分,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贯穿项目始终。实施整体变更控制是审查所有变更请求、批准变更,管理对可交付成果、项目文件和项目管理计划的变更, 并对变更处理结果进行沟通的过程。一旦确定了项目基准,就必须通过变更管理来处理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可能影响项目范围、产品范围以及项目管理计划组件或任一项目文件,应确保对变更请求做综合评审。如果不考虑变更对整体项目目标或计划的影响就开展变更,往往会加剧整体项目风险。变更控制的实施程度,取决于项目所在应用领域、项目复杂程度、合同要求,以及项目所处的背景与环境。 在批准变更之前,需要了解变更对进度、成本、质量、资源等多方面的影响。变更请求得到批准后,可能需要更新成本估算、活动排序、进度日期、资源需求和风险应对方案分析等,这些变更可能要求调整项目管理计划和其他项目文件。 2)变更管理与配置管理的关系 项目的配置管理计划应规定哪些项目组件受控于配置控制程序。对配置项的任何变更都应该提出变更请求,并经过变更控制。配置管理重点关注可交付产品(包括中间产品)及各过程文档,而变更管理则着眼于识别、记录、批准或否决对项目文件、可交付产品或基准的变更。变更管理过程中包含的部分配置管理活动如下。
  • ·配置项识别:识别与选择配置项,从而为核实产品配置、标记产品和文件、管理变更和明确责任提供基础。

  • ·配置状态记录:为了能及时提供关于配置项的准确数据,应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的相关信息。此类信息包括变更控制中的已批准的配置项清单、变更申请的状态和已批准变更的实施状态。

  • ·配置确认与审计:通过配置确认与配置审计,可确保项目各配置组成的正确性,以及相应的变更都被登记、评估、批准、跟踪和正确实施,从而确保配置文件所规定的功能要求都已实现。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