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5 信息系统集成项目管理中常用的法律
1.民法典(合同编)
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以下简称"合同编")是信息化法律法规领域的最重要的法律基础。根据合同编规定,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法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2.招标投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下简称"招投标法")是国家用来规范招标投标活动、调整在招标投标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另外,国家还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作为执行补充。这两部法律法规中,对招投标保护及其具体措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3.政府采购法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该法律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廉政建设。2015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规定,政府采购是指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者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行为。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标准依照政府采购法规定的权限制定。
4.专利法
2020年10月17日第四次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通过,并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专利法规定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5.著作权法
2020年11月11日发布第三次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同时,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11月11日发布主席令,其中指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于20[20]{.underline}年11月11日通过,现予公布,2021年6月1日正式施行。这部法律中,对著作权保护及其具体实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6.商标法
2019年4月23日通过,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是信息化领域政策法规的重要的法律基础之一。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商标局主管全国商标注册和管理的工作。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商标评审委员会,负责处理商标争议事宜。经商标局核准注册的商标为注册商标,包括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和集体商标、证明商标;商标注册人享有商标专用权,受法律保护。
7.网络安全法
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法律。网络安全法中给出了网络、网络安全、网络数据等用语的定义,明确了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规定了国家网络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重大指导思想、理念。网络安全法的制定是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
8.数据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以下简称"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数据安全法从数据安全与发展、数据安全制度、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政务数据安全与开放的角度对数据安全保护的义务和相应法律责任进行规定。数据安全法作为数据安全领域最高位阶的专门法,与网络安全法一起补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框架下的安全治理法律体系,更全面地提供了国家安全在各行业、各领域保障的法律依据。同时,数据安全法延续了网络安全法生效以来的"一轴两翼多级"的监管体系,通过多方共同参与实现各地方、各部门对工作集中收集和产生数据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