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3 目标与方针
1.管理目标
在信息系统项目中,配置管理的目标主要用以定义并控制信息系统的组件,维护准确的配置信息,包括:
- · 所有配置项能够被识别和记录;
- · 维护配置项记录的完整性;
- · 为其他管理过程提供有关配置项的准确信息;
- · 核实有关信息系统的配置记录的正确性并纠正发现的错误;
- · 配置项当前和历史状态得到汇报;
- · 确保信息系统的配置项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配置项管理过程,通过该管理过程实现对所有配置项的有效管理,以保证所有配置项的及时正确的识别、记录和查询,配置元素当前和历史状态得到汇报以及配置元素记录的完整性。 针对信息系统开发项目,常常需要通过实施软件配置管理达到配置管理的目标,即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建立和维护项目产品的完整性。组织需要实现的配置管理目标主要有:
- · 确保软件配置管理计划得以制定,并经过相关人员的评审和确认;
- ·应该识别出要控制的项目产品有哪些,并且制定相关控制策略,以确保这些项目产品被合适的人员获取;
- · 应制定控制策略,以确保项目产品在受控制范围内更改;
- · 应该采取适当的工具和方法,确保相关组别和个人能够及时了解到软件基线的状态和内容。
2.管理方针
为了实现配置管理目标,组织应定义配置管理过程,制定配置管理相关制度。管理层和具体项目负责人应该明确相关人员在项目中所担负的配置管理方面的角色和责任,并使他们得到适合的培训。项目组成员应严格按照配置管理过程文件规定的要求执行,履行配置管理的相关职责。配置管理工作应该享有资金和管理决策支持等。配置管理的系统性应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得到控制。配置管理应基于项目类型和交付物等定义覆盖全面的管理范围,如信息系统开发项目中对外交付的软件产品,以及那些被选定的在项目中使用的支持类工具等。组织应定期开展配置审计活动。配置管理的关键成功因素主要包括: - · 所有配置项应该记录;
- · 配置项应该分类;
- · 所有配置项要进行编号;
- · 应该定期对配置库或配置管理数据库中的配置项信息进行审计;
- · 每个配置项在建立后,应有配置负责人负责;
- · 要关注配置项的变化情况;
- · 应该定期对配置管理进行回顾;
- · 能够与项目的其他管理活动进行关联。